【婦科調理】王玫君醫師編輯

月經前的出血和黃體功能不全有關係。 在生育年齡女性的月經週期中,排卵期後卵巢會形成黃體,分泌黃體素,子宮內膜也由增殖期轉變成分泌期,以營造適合受精卵著床發育的環境。如果沒有懷孕,則黃體會退化而引起子宮內膜撤退性出血,就是月經來潮。 黃體負有維持子宮內環境穩定的功能,如果黃體發育不全、過早退化、黃體素分泌不足和子宮內膜分泌化不良,就會造成月經前的不正常出血。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? 臨床常見發生於精神壓力過大或過度疲勞之後,造成卵巢功能受損而引起。 黃體功能不全可分為黃體期縮短及黃體萎縮不全兩種。 黃體期縮短是由於黃體過早退化,黃體期≦10天,會造成月經週期縮短或經前出血的現象,女性朋友若在月經前就開始滴滴答答好幾天,常常是屬於這樣的情況。 黃體功能不全是指黃體發育不全、過早退化、黃體素分泌不足和子宮內膜分泌化不良造成出血,使得月經提早來潮或經期變長淋漓多天,並容易因內膜無法正常維持而造成不孕及習慣性流產。
中醫觀點病因病機 中藥調週法中認為,黃體期是腎的陽氣充盛,肝的陽氣升發的旺盛時期,若腎陽不足,失去溫煦,肝氣鬱結失於條達,則陽氣升發不及,不能達到和維持較高的基礎體溫,即可導致黃體功能不全,子宮有所失藏,衝任不固而出血。 臨床觀察到其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:一是精神壓力因素,造成肝的氣鬱不暢,阻滯了脾腎之陽,造成脾腎陽虛。另一方面是勞累因素,疲勞過度,造成心脾氣虛,不能固攝而出血。
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在治療上可分為脾腎陽虛及陰虛火旺兩型來調理。 一、 脾腎陽虛型 症狀:經前3~5天,甚至7天以上,陰道出血,血色淡紅無血塊,腰痠腿軟,神疲乏力,食慾不佳,大便偏軟偏稀,舌質淡紅,苔薄白膩,脈象細濡。(基礎體溫高溫相欠穩定,或高溫相偏低、偏短等形式。) 治則:健脾補腎。 方劑舉例:《傅青主女科》溫土毓麟湯加減。 用藥舉例:黨參、白朮、續斷、菟絲子、鹿角霜、白芍、山藥、巴戟天、神麴、覆盆子等。 二、 陰虛火旺型 症狀:經前3~5天,甚至7天以上,陰道出血,色紅質稍黏稠,胸悶煩躁,咽燥,頭昏頭痛,眠差,腰痠,大便乾燥秘結,尿少色黃,脈象細數,舌質紅絳,苔黃而少。(基礎體溫高溫相偏高,或呈鋸齒狀偏高。) 治則:滋陰養血。 方劑舉例:滋水清肝飲加減。(《醫宗已任編》) 用藥舉例:當歸、白芍、山藥、生熟地、山萸肉、炒丹皮、茯苓、澤瀉、柴胡、炒棗仁、炒梔子、地榆等。
中醫在治療上依脾腎陽虛及陰虛火旺兩型來調理,不過,若調理三個月經週期後,症狀仍無法改善,則建議需做進一步的婦科檢查,看看是否有息肉、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的因素。
參考書籍: 傅青主女科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6.10 中醫婦科學 羅元愷 知音出版社 2003.12 劉雲鵬婦科醫案醫話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.5 劉雲鵬(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婦科專家)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.10 劉雲鵬婦科治驗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.6 王雲銘(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婦科專家)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.5 許玉山(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婦科專家)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.7
|